日本商标设计的设计目的在于代表企业或品牌的形象,良好的日本商标设计建立起品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
火柴盒呈长方形,便于放入口袋,让人想起当代流行的物品之一:智能手机。除了身体上的相似之处,两者在广告界也有很多共同之处。甚至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移动广告"流行之前,贴满广告的火柴盒也曾是一种负担得起的便携式营销手段。
用简单的话来说,礼貌就是所谓的"广告火柴",这些小盒子——包括从顶部翻开的火柴盒,而不是像火柴盒中的抽屉一样滑开——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功能需求。在打火机和燃气用具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它们提供了生火的日常必需品。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新加坡就是如此,当时家庭普遍使用火柴点燃油灯或炭炉。装有这种重要商品的火柴盒因此有望获得广泛的受众,商家急切地在分发给潜在顾客的盒子上做广告。
广告火柴和普通火柴最初都是从世界各地的工厂进口到殖民地新加坡的,包括瑞典、阿尔巴尼亚、东德、香港和日本。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开始走向独立时,完全依赖进口就成了一个问题。作为工业化计划的一部分,政府对包括火柴在内的多种商品实行进口配额,以刺激当地经济的增长。1966年,第一家火柴厂在这个新独立的国家开张了。
联邦火柴有限公司是英国伍德霍尔信托有限公司和当地商人的合资企业。该公司吹嘘自己有能力"满足新加坡国内的全部需求,并满足地区出口订单"——估计每天约有1000万场比赛。随着1969年两家新制造商的引入,联邦火柴公司的垄断地位结束了:新加坡安全火柴制造商和金光火柴制造商有限公司。
尽管这三家公司受到进口关税的保护,但它们的总产能超过了估计的每月720万箱的国内需求。事实证明,他们试图打入出口市场也很困难。解决办法是生产广告火柴盒。在新加坡通过1970年的《吸烟法》后,这变得更有吸引力,该法禁止在传统媒体上做香烟和烟草广告。制造商开始宣传广告火柴是一种负担得起的替代品(每盒成本仅为3美分),并承诺向其他吸烟者展示火柴对吸烟至关重要。
参加广告比赛的其他企业通常是食品和饮料公司,或者是接待和娱乐公司。这些地方提供火柴给顾客点燃。广告比赛的其他客户包括公司和沙龙,他们提供这些比赛作为纪念品。火柴盒和火柴盒通常被用作名片。纸箱平均约2.21.4英寸,通常印有企业的名称和标志以及联系方式。这些封面以吸引人的形式展示出来,经常留下边缘作为比赛的前锋。这些设计大多是由广告和创意机构创作的,是更大的营销活动的一部分。
通俗易懂的礼貌销售的驱动力导致制造商生产火柴盒和火柴盒,这些火柴盒和火柴盒也是为被称为爱好者的收藏家设计的。从1970年开始,金光火柴和狂热的火柴盒收藏家泰西之歌开始推出描绘新加坡旅游景点的火柴盒。他们随后推出了一系列以当地邮票和裕廊飞禽公园鸟类为特色的邮票。后者甚至在圣地亚哥举行的年度拉斯坎普火柴盒协会展览的广告部分获得了二等奖。
新加坡安全火柴公司(安全匹配)在1972年左右更名为中央火柴公司(中央火柴),也开始制造有限的"艺术火柴",以当地场景和中国十二生肖符号为特色,以满足1973年一份报纸所描述的新"新加坡收集火柴盒的热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火柴盒,以纪念1973年首次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七届东南亚半岛运动会。每一套都有16项体育赛事之一的象形图,整个套装装在一个特别设计的盒子里,售价2新元。
尽管当地火柴制造商做出了这些努力,但该行业从未起飞。在第一家工厂开业不到五年后,政府报告称,仅从新加坡制造的火柴中征收了27.5万新元的关税,这"远远低于预期"。据推测,这是由于打火机流行导致需求下降,因此,食品企业停止向顾客提供免费火柴。当地火柴制造商也不看好该行业的未来,称新加坡只能容纳其中一家。
比赛继续失去相关性。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搬进新加坡的现代公共住房,许多人开始抛弃传统的煤油、木柴和木炭炊具,因为这些炊具需要火柴。相反,他们选择了天然气驱动的汽车。这种现代电器的出现最终消除了火柴在家里的使用。1975年至1994年间,由于销售停滞和成本上升,制造商相继关闭。
尽管它们的尺寸很小,或者正因为如此,广告火柴使得火柴和图形设计对许多人来说是可及的。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它们可能不再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它们的图形形式惊人地提醒我们,设计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