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梦想的高等学府,成为我们心之所往、情之所系、梦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绍天津中医药大学简介和校徽校训
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年,学校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药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20年,学校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是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唯一一所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学校新校区坐落于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湖畔,占地26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校园以湖水景观为特点、中药植被为标志、中医药文化为主线,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植物园、全国最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及在国际上具有影响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1375人,研究生3786人,留学生627人。全校(含附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727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1人为兼聘),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4人,教学大师奖获得者1人,拥有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2支、传承创新团队2支。
学校设有6个学科门类,以中医药为主体,医、理、文、管、工、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共计31个本科专业。拥有中药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医内科学和针灸推拿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一流学科,3个天津市顶尖学科,3个优势特色学科群, 3个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A-,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B+;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前1%。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为根本宗旨,以做精医学,做强药学,做实健康相关专业,做大社会服务为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以本为本,积极推进四个回归,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指导,不断完善中医药+和+中医药的专业布局和课程体系,奋力开创以质量为内涵的高等教育新局面。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特等奖1项;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8个,一流课程7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个,教育部中药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工信部中药制药现代产业学院1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新文科项目1个;拥有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专业赛道金奖2项。
学校现拥有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方剂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中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4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个天津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高校智库中医药战略发展研究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冠心病、中风病)、2个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评价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连续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研任务。近三年新增纵横向课题900余项、科研经费6.8亿余元。
多年来,学校获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省部级科技重大成就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科技奖项100余项。重视转化服务,聚焦健康中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新要求,以中药产业提质增效为重大目标,以现代中药研发、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中药智能制造、中药安全性研究为重点研究方向,实施优势互补,协同攻关,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发展策略,服务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特别是原创性提出中成药二次开发理论、方法与技术策略,突破中成药二次开发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完成了天津市30余个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研究,成果在全国19个省市近百家中药企业推广应用,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换代,中药大品种集群形成,产生了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得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组建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参与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
新冠疫情期间,临床救治和科技攻关协同推进,实验室主任张伯礼院士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实验室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为形成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案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向海外展现了中国方案的独特优势。成功研制宣肺败毒颗粒,纳入国家推荐三药三方,完成新药研发并成功转化。结合不同季节疫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不同人群的特点,研发清感饮系列医院制剂,为疫情防控提供预防药物,并成功转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学校以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学校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92年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院牌以来,深耕中医药国际教育30年。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单位,组织研究制定的《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已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正式发布,成为全球第一个中医药教育国际标准。制定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编译《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明确了世界中医学专业内涵,规范了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教育部和外交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建设单位、世界中联一带一路中医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中医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入选商务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荣获2019优秀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奖,探索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贸易新模式,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业态创新示范案例。学校是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项目唯一中医药院校。学校于2008年成立全球首家中医孔子课堂日本神户东洋医疗学院孔子课堂,2016年成立泰国首家中医孔子学院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学校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举办临床药学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荣获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奖最佳国际合作项目提名,两校国际教育合作被列为中英两国卫生领域的国家战略合作之一。
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秉承进德修业,继承创新校训,以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并举,以质量求内涵,全面协调发展为发展方针,以做精医学,做强药学,做实健康相关专业,做大社会服务为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大学。
大学是文化传承之地,是思想观念和学术思潮的交汇处,通过对天津中医药大学了解,上海vi设计公司觉得学校非常优秀,其校徽校训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