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梦想的高等学府,成为我们心之所往、情之所系、梦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绍滁州学院简介和校徽校训
滁州学院位于皖东江淮之间,学校所在地滁州市,素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与江苏省南京市山水相连,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浓厚,北宋欧阳修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朱元璋从这里开始创建了大明王朝;清代吴敬梓创作了开讽刺小说之先河的皇皇巨著《儒林外史》;下辖的凤阳县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历经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升格为滁州学院。学校是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确立建设双一流国内一流学科两所应用型高校之一,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重点建设单位。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4.6万册,电子图书155.3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科类专业32个,管理类专业7个,形成了以工、管为主,工、管、文、理、经、教、农、艺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教职工136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3人、副高级职称283人,博士389人(含在读101人)、硕士827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792人。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思变尚新、务实求真的精神,大力弘扬爱国荣校、尊学敬道的优良校风,深入践行修德、求是、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探索一条由师范专科向多科性应用型本科转变的发展之路。《中国教育报》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学校第二次转型探索发展之路。学校是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安徽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线上教学示范高校、双基建设示范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外事工作先进单位、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节水型单位、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等。
党建和思政工作呈现新气象。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忠诚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深入实施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建设,不断创新学生思政工作方法,强化实践育人,注重文化育人,落实关爱育人,推进网络育人,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扎实成效。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侨胞之家、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等称号。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安徽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1个,安徽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3个。中国教育报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题报道了学校党建引领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连续八年获得全国表彰,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全国乡村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安徽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
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新建、调整和改造,优化专业布局,培植应用型专业生长点,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转型被教育部评估中心推介为转型发展典型案例。物联网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3个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等14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省级特色(品牌)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2个,拥有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19个专业上榜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拥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滁州市221113产业创新团队1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3个,市级科研平台15个。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Ⅲ类高峰学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9项。1名教师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新提高。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入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探索转型为基、实践为要、双创为核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五位一体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一线贯穿、三点发力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地方应用型高校‘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探索转型·融合·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践探索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管理学》课程获批国家首批线下一流课程,学校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4项。建有实验室和实训中心20个,其中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9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大学生创客实验室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26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2个。自2016年以来,学校获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406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70项;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20项、省级奖项4640项;在六届互联网+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5项,省级奖项135项;挑战杯系列赛事中获国家级8项,省级奖项128项,学校位列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第282名,同类院校第26名。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蔚园蜂巢众创空间获得省级备案。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近三届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总体较好,各项调查结果均高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平均水平。学校成功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进博士化工程,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有效支撑学科建设。实施双百双证青蓝计划,提升教师双能素质。获批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Ⅱ、Ⅲ类引才平台各1个。现有双能型教师528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1人,安徽省巾帼建功标兵1人、安徽最美教师1人、安徽省优秀教师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安徽省第五批特支计划人才2人,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5人,另有柔性引进三类以上人才10余人。2名教师先进事迹入选安徽省《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学习读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分别获2019年、2020年度省级考核优秀等次。
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深化与滁州市人民政府深度合作、融合发展,滁州市人民政府与学校签订支持滁州学院创建滁州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成功申报教育部应急管理学院,与多个县(市、区)签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康佳集团、全柴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切实有效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以来,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67项。获批国家专利69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53项,8项发明专利实现技术转让。学校自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入选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学校高质量完成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调查和利用技术服务项目,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彰显。实景地理环境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第一届安徽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大学是文化传承之地,是思想观念和学术思潮的交汇处,通过对滁州学院了解,上海vi设计公司觉得学校非常优秀,其校徽校训也很有高度。